404 Not Found


nginx
陕西分社正文
西安人的“幸福密码”就藏在这里
2021年01月25日 10:42
来源:

  编者按:回眸2020,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西安生机盎然,助力民生领域工作亮点不断,这正是源于西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化成了全市人民更多更实的获得感。2021年的阳光迎面而来,伴随着西安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西安仿佛一辆高速运行的动车,沿途一个个令人炫目的幸福场景,正向我们一一涌来。

  在此,西部网、陕西头条通过梳理西安市三改一通一落地、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工作成就,以方便读者回顾西安过去一年民生领域的幸福画卷。

  2020年西安成为西北首个GDP破万亿的城市,蝉联“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全球城市综合排名首次进入全球百强,跻身国际二线城市,第9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让人不禁好奇,在西安生活,幸福为什么总是来得更容易一点?“幸福密码”到底是什么?

  对西安人来说,其实生活的“幸福密码”就藏在城市面貌的更新、人居环境的改善、民生实事的落实、创新活力的激发之中。

  “三改一通一落地”,改进了市民的心坎里

  老旧小区改造是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的现实需要。2019年底,西安市启动“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并于2020年全面开展,计划对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按照小区实际和居民意愿开展改造。

  随着西安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小区即将旧貌换新颜,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在不断改善。

  曾经的老旧小区路面狭窄,如今小区外部环境改造、内部环境优化让业主条条大路通回家;曾经的老旧小区年久失修安全性低,如今小区楼体加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曾经的老旧小区高层业主回家上楼累、上楼难,如今小区加装电梯,“一键直达”省时省力。

  据了解,2020年西安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100个,面积1900万平方米。截至12月底,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131个。

  背街小巷改造让城市更优美百姓更安居。如果说繁华主街道和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城市的面子的话,那背街小巷就是一座城市的里子。

  以全力备战十四运为契机,西安下足“绣花”功夫,提升背街小巷的形象和品质,让城市发展变得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新城区解放门街道的坤中巷曾经是棚户区的一隅,如今,坤中巷变身“猫街区”——独特的设计、鲜艳的色彩改变了这里的氛围。猫爪图案导视柱、解忧杂货铺、巷口一盏灯、喵喵屋、猫咪图案景观墙等,可爱的造型、鲜亮的色彩,为这条老旧街区带来了勃勃生机。

  据了解,西安市计划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主城区599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任务,让“脏乱差”变成“美净齐”。

  众所周知,城中村(棚户区)落后的环境面貌和匮乏的配套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正常生活需求。近年来,西安市将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作为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突破口,随着城中村三年清零行动的持续开展,随着各区域城中村的拆迁,西安的城中村(棚户区)如今越来越少。

  据了解,在十四运召开之前,西安将完成42个城中村(棚户区)拆除提升工作。这些改造项目的快速推进,西安的城市整体品牌形象必将迎来巨大提升。

  “住”在提高,“行”也在升级。关于出行,不少市民近来的感受是,“断头路”减少了,公共交通路网密了,出行方式选择多了。

  2020年,为加速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西安市从治理拥堵、打通断头路等实际工作出发,全力推动“断头路”打通、公交场站建设、交通秩序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加快创建公交都市,不断推进路网建设。

  目前,2021年全运会前,西安市需打通58条断头路,其中2020年底前打通57条;地铁5、6、9、14号线建设及三期建设规划线路全面落地。其中,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实现“三线齐发”,新增通车里程83公里,累计通车里程达245公里。

  另外,西安高效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广安路、朱宏路、昆明路主线桥,西南二环立交等10项快速路和重要节点工程建成通车。如今,一张四通八达的地铁网徐徐延伸开来,拉近城市角落间的距离。

  架空线落地,让城市上空告别“蜘蛛网”,露出美丽天际线。曾经,西安市区多条主次干道,随处可见城市上空的“蜘蛛网”。电线杆上、楼房墙上、道旁树上,各种线缆缠在一起,横七竖八,杂乱无章。为了清理这些恼人的“蜘蛛网”,消除安全隐患,还大家一个安全、整洁的城市环境。

  对此,西安市专门印发了《西安市架空线缆落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全运会开幕前,实现重要道路、重要区域和场馆周边架空线全面落地。按照方案,在2021年5月底前,西安市将完成840条路段、1145.2公里架空线落地及归顺整理任务。

  医疗、教育、就业……西安着力解决绕不开的“民生题”

  目前,西安所拥有的医疗资源并不仅为一城所用,其辐射范围甚至可以延伸至甘肃、山西、河南等地。以西安常住人口计算得出的人均医疗资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外来人口的加入,数据端所体现的资源,远远不足以满足人民的医疗需求。

  在社会大众迫切需求以及疫情大考双重影响的背景下,城市医疗资源是否完备成为外界广泛讨论的话题,而再次扩大城市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就成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最直接手段。

  针对西安过去医疗领域的短板,2020年8月24日,西安对外发布了《全面建设健康西安 打造区域卫生健康中心的意见》和《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2020年11月27日,在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项目建设现场,1200多名施工人员和10多台塔吊密切配合,工地施工热火朝天,钢筋水泥已经搭建出综合性医疗中心的雏形。与此同时,西安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等卫生健康领域13个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新增医疗卫生床位16775张。届时,西安将成为西部领先、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高质量区域卫生健康中心。

  这套医疗改革组合拳创造出更多的医疗资源进行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西安市过去看病难、看病贵、住院难的问题。

  在努力击破医疗领域的“痛点”的同时,西安也在细耕教育改革“责任田”。

  教育是民心所系,民生之基。曾几何时,西安民办学校“择校热”高温不退,公办学校质量有待提高,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相对稀缺,无论从哪一环节入手医治,都是碰谁谁疼,谁碰谁疼。

  要医治这样的沉疴,用陕西人的话说:得下大势!在经过缜密的调研和重新布局后,西安启动了力破教育沉疴的“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是“三年计划”执行的第二年度,西安市正以速度和决心逐步偿还教育历史欠账。今年以来,基础教育拔节生长,一所所新建学校拔地而起,改扩建学校焕然一新,学位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我和妻子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但是我们家附近没有很理想的学校。要把孩子送到远点的名校,不方便又不安全。但现在我家附近,一所普通小学挂上了‘大学南路小学分校’的牌子,家门口就有了好学校,这满足了我们作为家长的心愿!”家住碑林区水文巷的居民李先生说到。

  2020年以来,西安市投入资金239亿元,完成195所学校建设任务,新增学位19.4万个,是西安历史上新建学校、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

  另外,西安市统筹协调各类专项资金10亿元,一方面加快学校硬件改造,另一方面加快学校软件提升,通过深化“名校+”“名师+”等工程,切实推进教育资源均衡。根据部署,到2021年,全市预计新增“名校+”教育联合体300个。

  走进2021年,西安市计划新建、扩建126所学校,新增学位10.8万个,招录教师不少于7000名,培训校园长教师20万人次以上,遴选220所公办学校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确保“名校+”工程深化升级,确保招生入学平稳有序,办更加公平有质量的西安教育。

  据了解,目前,在加快推进2021年投用的126所学校建设,已竣工19所、封顶54所、主体施工29所、基础施工24所。

  此外,在就业领域。近年来,西安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稳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试行促进大学生在西安就业创业的意见》《西安市吸引集聚硕博研究生若干措施(试行)》《解决“就业难”问题实施方案》《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5年行动计划》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扶持鼓励创业、重点人群统筹就业、加强服务促进就业。

  截至2020年10月底,西安市城镇新增就业1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帮扶11.86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如今的西安,就业形势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各项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健康西安建设深入实施,脱贫攻坚连战连捷……从解决看病、上学、生活等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入手,到全面涵盖热点领域,西安市持续做好民生保障之“加法”,以为民实事项目推进解开百姓“幸福密码”。

  然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1月15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在迎十四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品质至上,强力推进事关西安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要提高标准强化举措,突出抓好城市出入口、重点线路环境整治,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确保市民群众满意。”

  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让群众生活更加宜居,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让老人享受更贴心的服务……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征程新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中的民生工程会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西安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成为现实,三秦大地上镌刻着幸福密码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文/李为涵 李炘弋)